为构建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东阿县结合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规范“属地管理”等工作,持续优化基层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构建县乡沟通渠道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开展规范“属地管理”“乡呼县应”工作中,借助“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由各镇(街道)492名村(社区)党支部成员担任基层“乡呼县应”平台联络员,广泛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规范“属地管理”工作。呼叫内容涉及违法占用耕地、噪音污染、拆除违建等基层民生事项,相关县直部门限时予以办结答复。有效拓宽了“乡呼县应、上下联动”信息渠道,推动规范“属地管理”信息收集、问题反馈等工作向村(社区)延伸,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转化为规范“属地管理”的效能优势。
二、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打造镇街履职体系
为厘清县乡职责,减轻基层负担,先后制定两批《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14个领域,共计98个事项,逐项划分了县直部门和乡镇之间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其中县直部门为主体责任的事项91个,占比92.9%,镇(街道)为主体责任的事项7个,占比7.1%。为进一步明晰镇(街道)职责任务,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县委编办在《聊城市乡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基础上,结合部门职责任务逐项明确了县乡两级承办机构、责任人和咨询电话,制定印发了《东阿县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在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打造了“照清单履职、依清单办事”的镇(街道)履职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
三、以编制配备为保障,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不断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近年来,为镇(街道)核增各类编制160名,其中事业编制80名,周转专户编制80名。对比改革前,镇(街道)增编24.2%,用于加强镇(街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以来,为各镇(街道)补充公务员91人、事业人员378人,增加人员数量占镇(街道)工作人员总人数的43.3%。同时,破解基层人员晋升“天花板”难题,从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等“五方面人员” 中选拔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经自荐报名、资格初审、单位推荐、笔试、面试、深入考察等环节,确定换届人选12人。先后选拔50名事业人员担任镇(街道)副科级干部,并注重从镇(街道)事业单位副科级干部中提拔担任党政工作机构副科级副主任,充分激发了干部队伍整体活力,为优化基层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