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权责统一、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简约高效的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东阿县做好“三篇文章”,持续为镇(街道)赋权增能减负。体制机制调整后,各镇(街道)机构设置充满活力,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面貌焕然一新。
一、做好赋权文章
推动县直部门向基层下放职权,赋予镇(街道)对县直部门及其派驻机构的考核评价权、对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对所辖区域的规划参与权,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结合规范“属地管理”工作,搭建“乡呼县应”平台,进一步加大镇(街道)对县直部门履职评价力度,将“镇(街道)对部门履职评价”纳入《东阿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赋予分值,由镇(街道)反向评价县直部门,倒逼县直部门主动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有效减轻了镇(街道)干部负担。
二、做好增能文章
东阿县作为沿黄重县,沿黄河岸线长57公里,历史久远。近年来,东阿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弘扬体系,县委编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加强机构编制资源倾斜力度。结合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12个机构限额内,统一设立文化旅游服务中心,负责搜集、保护黄河流域民间文化遗产,整合黄河旅游资源、打造黄河旅游品牌等。同时,积极探索人员统筹使用力度,打破身份界限,建立“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机制。近年来,为镇(街道)核增各类编制160名,其中事业编制80名,周转专户编制80名。对比改革前,镇(街道)增编24.2%,用于加强镇(街道)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以来,为各镇(街道)补充公务员91人、事业人员378人,增加人员数量占镇(街道)工作人员总人数的43.3%。
三、做好减负文章
一是优化街道机构职能体系,取消了2个街道承担的投资促进项目的引进与落实等职责,促进街道转变经济发展职能,把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来。二是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先后编制完成两批县乡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14个领域,共计98个事项,逐项划分了县乡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其中县直部门为主体责任的事项91个,占比92.9%,镇(街道)为主体责任的事项7个,占比7.1%。三是组织编制《东阿县镇(街道)职责任务清单》,共计189个责任事项,逐项划清县乡责任分工。长期以来,隐藏在“属地管理”外衣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被彻底打破,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编制部门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