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县委编办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优化内部框架、坚持规划先行、完善配套机制,逐步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农高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是优化内部架构,党建引领提速增效。整合组织架构,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东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县政府派出机构,下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政金融局、投资促进局等5个内设机构,实现“小机构、大服务”。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加强对农高区内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提高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坚持项目审批审管协同,优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深入贯彻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等措施。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帮包、工作人员代办、全程跟踪服务等工作机制,为项目提供招商、审批、服务全链条、全方位、全环节的服务,确保审管无缝对接、权责归位。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狠抓平台载体建设。依托县委“四百”突破工程为抓手,以培育壮大阿胶及“阿胶+”、生物医药两个百亿产业集群为工作切入点,对9.55平方公里范围重新规划,按照“一心、一镇、两带、四园”进行功能布局。通过三年建设,东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有34个技术研发平台,其中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创新平台11个、市级创新平台14个,为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升级、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平台支撑和硬件条件。目前,东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建设成为国家阿胶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国家道地中药材传承与创新发展基地、国家阿胶文化健康旅游胜地、全国阿胶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典型先导区、山东省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典型示范区。
三是完善配套机制,加大服务协同保障。成立农高区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政策引导机制、资源统筹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县发改、财政、住建、工信、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等,在财政、人才、金融、规划、土地、投资等差异化政策供给,并同步纳入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重点支持发展事项,同等享受优惠扶持政策,激励双方在招商引智、项目申报、信息共享、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产业基金等创新要素交互协同,彼此赋能,形成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